close

還有一盒調味咖哩,半包印度咖哩粉,一盒椰奶。那就來煮咖哩吧。

買了洋蔥兩個,紅蘿蔔兩個,馬鈴薯兩個。一盒雞腿4根(唉,沒有味道的次貨XD)。

沒有蘋果也沒買梨。(有的話會更好吃)

這次發懶,切碎洋蔥,紅蘿蔔馬鈴薯各一個切滾刀塊,全部丟進冷水裏煮熟,燙過的雞腿放進去一起燉,之後把咖哩塊椰奶加進去,再燉個幾十分鐘,關火。隔天吃。

沒有炒洋蔥,甜味就是出不來沒有蘋果,也就沒有自然甜的層次,我的這鍋雞肉咖哩,很客氣地難吃---就是勉強可以吃,說不上好吃。

 

吃了半鍋,實在吞不下去了,把雞腿撈出來,加了五花肉進去燉。再把剩下的紅蘿蔔和馬鈴薯用電鍋先蒸熟了,再放入半鍋咖哩裏面去。靠,又變成一鍋了。

不過,有了肉味,顯然地,味道好很多。

持續吃了一個星期的咖哩。單純的每一頓兩飯碗,做成湯咖哩有時配一片吐司,單純挖出來加熱則有時配一份豆腐湯,星期六的晚餐終於完食。

 

我知道好吃的咖哩怎麼做。如果抱著清冰箱的心情,只會得到接近ㄆㄨㄣ的食物。

 

 

 

​​​​​​​​​​​​​​​​​​​​​​​​​​​​​​​​​​​​​​​​​​​​​​​​​​​​​​​​​​​​​​​

一次擁有鄉村濃湯和印度咖哩的食譜

雞腿3根,取骨頭(拿去熬湯),把腿肉切大塊,煎一下,把肉汁封住。

洋蔥。一個。切丁。

紅蘿蔔。大,一條。滾刀塊。

馬鈴薯。一個或兩個。滾刀塊,切大塊點免得碎掉。

蘋果切成丁。

月桂葉3片。

印度咖哩粉。

House的5度辛調味咖哩塊。

---做法---

炒洋蔥到變色。紅蘿蔔和馬鈴薯下鍋,都吃到油,炒到半熟。下咖哩粉,炒香。

取用正在熬煮的雞高湯,淹過材料,加月桂葉,加蘋果丁,加入雞肉,燉煮。

加調味咖哩塊,加椰奶(不加也沒關係)。再煮個20分鐘好了。

如果有白飯,是最政治正確的,頭上再蓋一朵煎雞蛋,就更完美了。

(咖哩的濃度很濃時,隔餐加熱要用電鍋或隔水加熱,不能直火。)

 

<清爽型 鄉村濃湯>

湯底是雞腿骨頭或雞架子一付。熬湯底,撈去浮沫。取出骨頭。

洋蔥半個切成末。紅蘿蔔,馬鈴薯切小丁,新鮮番茄一個切丁。高麗菜葉子切小方塊。

熬好的雞高湯先加入洋蔥末紅蘿蔔丁馬鈴薯丁番茄丁,加入兩片月桂葉煮熟。熬燉30分鐘,

把易熟的高麗菜加入煮10分鐘,加番茄糊罐頭(不加也可以)。

加番茄醬,加鹽巴調味,加一點點糖。

好了。

 

 

一樣的材料,變出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料理,合起來又很搭,這種境界真是迷人。

這兩個一起上桌的料理,讓人感覺smart。

總之,咖哩這種東西是不能少掉炒洋蔥這個步驟的。

 

還有,我吃過外面咖哩專賣店的咖哩飯之後,覺得台灣沒有好吃的咖哩飯的店。

順便想起在京都吃的每一盤咖哩飯真是各有姿色......

回頭質疑台灣人怎麼都不挑?亂七八糟的咖哩也能下肚?

台北市那些招牌上掛著咖哩兩個字的店,還真是好意思啊。

(很久以前,天母雨聲街有一家蘭卡咖哩,是我覺得非常優秀的咖哩.....配麥餅真是天作之合)

(在台灣,所謂的咖哩,指的就是日式咖哩飯吧?)

 

*其實我只是記錄一下終於把1.5鍋的咖哩解決掉了

*上一次覺得好吃的咖哩,是京都房東的傑作啊。咖哩的靈魂不是調味塊,是神祕的自己調配的魔法之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爐主納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