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難想像這是在台北市蛋黃區的中山北路一段巷子裡,會有這種充滿了民國五六十年代氣息的老地方。
這些樓房的建築型式,無論是紅磚房或者水泥房子在在都說明了時間久遠, 歷經風霜。
不久之前,來過台北的中國朋友跟我說,台北一點都沒變。
我說因為都市更新的速度很慢。
相比北京三個月一大變,台北面貌確實看不出來有什麼變化。
喜歡的小店還在,咖啡廳好像越來越多,夜市或路邊攤永遠又髒又亂,卻也永遠充滿庶民氣息和美味,
覺得驚奇的,頂多就是原來是加油站的,變成小公園,原來是封閉的預定地也能暫時化身小綠地,
也是因為這兩年散步機會多了,好像才比較知道某條巷子裏別有洞天,
這天,我又亂走,這也才發現中山北路這種鑽石地段,等著被都更的地方,等到臉面殘破,等到無人問津,等到必須寫上紙條,請不要丟垃圾!
眾多現場總結起來,其實屋子裏外的,都是圖自己方便。
於此同時,迪化街也好,淡水老街,內灣老街,大溪老街,三峽老街,深坑老街,鹿港老街各種老街則是千篇一律的規格和長相。
就算我費盡心思想要介紹當地的建築型式、地方商業型態的特色與當地人生活相關的線索,幾乎都要靠想像啊,因為門面上早就是神魂不再的觀光商賣,比如說你賣鳳梨酥,我也賣鳳梨酥這樣。
妄想著有人可以釜底抽薪來一場生活革命,但我也知道城市有城市的脾性,台北人不是什麼善類,「貪小便宜」和「只要沒有人看見我就偷吃步」這種心情從居家環境就可以知道了。
我只能期許自已至少要乾淨。心理的,手腳的還有可造就環境的。
帶著外人的眼光看台北,真是又破又舊。
帶著回家的心情看台北,也是又破又舊。
即使是新的,也馬上就會變得又破又舊。
-------------------------------------
(日常對話)
最近常在中山捷運站換車,就順便看一下地下街的書。平平是車站商業,要做到像日本人的商店街那樣,有很難嗎?
我每次都覺得那條地下街是老重慶南路風漬書的現代版。
有夠寒酸的。
(雖然重點是書)
|
|
|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