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年5月11日,北京首都機場,心理上我已經決定是最後一趟飛。)
後疫情時代的特徵就是報復性旅遊。版上的朋友以及IG的探索動態持續在國境之外暴走的動態。如果我說怎麼都是美食餐廳情報和吃給你看,這未免有酸葡萄的嫌疑。只有一位同學說雖然護照過期了也不急著辦,這一波高峰過後再看看想要去哪裡。
我的護照前年(2021年)過期了。當初拿到新護照時想說10年效期滿長的,過著過著也就10年過去了。還記得2020年春節,緊接著全球移動被禁止,老闆在北京說這疫情大概很快就過去,妳等等就回來,可我沒有那麼樂觀,果然也沒那麼樂觀。再回顧那一段風聲鶴唳的日子,出門買得到一塊豆腐都是偉大的長征,買到了就是能歌頌的人生勝利。
護照過期了但是現在不著急辦。我之前還有一種心態是喜歡坐飛機,熱愛雲端飛行的我,上輩子是天使吧,只是這兩年把翅膀收到抽屜裡,現此時我也不著急把翅膀拿出來插背上,不是因為來日方長,乃有感於疫情和年紀把人拖累成懶漢,今年我最遠最遠就是穿著球鞋走到國境之南的墾丁而已。
在我還在詬病台灣的交通網實在很不友善時,我的幾位朋友卻利用了公共交通網和假期去了台灣的各個角落,還有騎腳踏車打卡的,連乾兒子都帶著帳篷騎機車環島了兩次,即使在家附近晃晃都能抓到像似異國明信片的風景,而且我們的足跡顯示有幸能為了雞蛋而奔走。
然而更多的報復性旅遊是外國人奔著國境開放到台灣來旅遊。尤其韓國人成團成團的來,我笑說,這是不是他們的「與其國內旅遊花的錢,不如去台灣玩?!」
我有一個阿Q心態,是很久以前收穫一句話的啟示「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去別人活膩的地方」從此打開格局,無論在哪兒,都是別人眼中的詩和遠方,我且過一日是賺到一日。以前籍貫山東淄博同事鄭岩說,北京天安門是全中國人一生中最想要打卡的地方,而祖籍老北京西城區的北京土著出租車師傅卻說小學生時去過一次之後就沒去過了,貴遠賤近,別人家的土地公比較靈驗的心態真是不言而喻。
暑假的時候BG回來台灣,我們去走一走,我就忍不住說這裡以前怎樣怎樣,在哪兒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我們去拜訪秘境和我只告訴妳不告訴別人的好玩地方,BG說,妳要不要去考個導覽,這麼愛導覽!!!
我才不要咧。哈哈哈。
看著電腦裡舊時異地他鄉大山大水,故里小情小愛的照片,經過三年的疫情之亂,我已經不敢說自己很瞭舊日走過看過的土地。尤其今年開始有一種從頭來過的心情,護照還是得辦,只是不用著急。
畢竟這世道讓人厭世,但是我還沒活膩。


一本護照用了10年,在2021年過期了。
我累積了很多里程,但我沒換過任何機票。有時間沒錢,有錢沒時間,大概就是我的宿命。
甚至,有一次信用卡隨機抽獎,我抽中了一張曼谷雙人行的機票,我也沒有辦法去使用這個幸運而來的禮物。
於是我知道,我還是乖乖拿假期,計較每一分去花費我的「貧窮旅行」,那可能才是我的旅行八字吧。
BG說「你趕快去辦護照,這樣才可以來找我玩。」我收到這樣的訊息,實在是心生歡喜。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