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一遍韓劇"未生"
即使有了非常難忘的段落/情景/名畫面
但我還想要看個幾遍再來寫我落落長的感言
這戲是奔著時完(張克萊)去的---(奔著...我又北京腔了)
才看幾集就被李聖旻演的吳相植收買了
這個男人在戲裡大吼大叫,是韓劇男演員角色當中,第一次讓我覺得用吼的是剛剛好的詮釋
大家都在拼"生活演技",也就是比較貼近真實生活的自然派體驗演技設計(最好大家聽得懂)
吳科長的塑像就是一個血性漢子
有勇有謀
幾次他用俄文唱歌
雖然我不知道他唱得標不標準
但是那豪氣簡直就是配著伏特加的烈性
---先寫到這...
未生__0112
張格萊放棄繼續為進入圍棋職業棋士學院而努力。
現實逼迫他放棄。
他也不得不屈服於自己的意志,似乎再怎麼努力也沒有辦法改變眼下的現實。不能進入棋士學院意味著人生的失敗。
張格萊的心聲是:因為沒有努力,所以失敗。
下定決心的那天,張格萊把所有的圍棋書綑一綑,準備送走,也送走自己從小到現在的夢想,唯一會做的事情,告別圍棋,告別夢想,告別過去,迎面而來的卻是此生未有的茫然。只是知道要放棄,除了空氣,不知道可以握住甚麼,即使是空氣也是握不住的。
現實很殘酷,理想…已經沒有理想了。
高中同等學歷,沒有專業,沒有語言專長,不知道要對現在或者將來要如何生出企圖心,不知道甚麼是團隊合作,不知道自己是甚麼,可以做甚麼,要做甚麼?
張格萊是一張比白紙還要白的紙。張格萊的世界只有圍棋。張格萊會下棋,下得不錯,所謂廝殺是在棋盤上,不見血的降人之兵。
圍棋的對手看起來是對家,事實上是自己。
張格萊藉由最後的人脈進入大集團的業務部成為實習生。看起來是最後的機會。
上班的那天,媽媽把死去父親的西裝找出來給張格萊,在媽媽的眼中,這個兒子仍然優秀帥氣,即使穿了不合身的西裝一樣帥得嚇死人。就這樣,張格萊走出圍棋棋盤,走到首爾的職場叢林去,看戲的人等著看這隻小白兔被生吞活剝,餮食入腹。
---我看張格萊---
張格萊的公事包背帶好長,那讓張格萊看起來不勝負荷。
看戲的時候一直想著,張格萊,你的包包裝了甚麼?應該沒有甚麼可以裝進去,但是上班族一定有一個包包,這樣比較像上班族。
劇組很不用心吧,那個長背帶的公事包裡面像是空的,整個扁扁的,很不真實。
張格萊的背影顯得孤獨。不是那種孤軍奮鬥的自己一個人,而是大家都走了,時間把他丟下。因為圍棋棋生生活,把一個人養成格格不入。
但是張格萊是善於思考的,棋生生活就是思考的訓練,背棋譜,戰略和戰術雙管齊下的考驗,每一棋,每一局,每一次對弈,每一次無聲廝殺。
未生,完生。
那些看起來像似無用的棋子,在整局戰局哩,若底氣仍在,可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從未生,走向完生。
一子重生,一子全軍覆沒。
未生的故事可以扁平到是張格萊人生反敗為勝的啟示錄,卻也道盡了職場生活的一步一險,筋肉相連的人生重量訓練。
大量的獨白顯得極為文藝腔。張格萊語氣中總是有沉重的無奈。有的時候那些話好像很容易就被風吹走了,輕飄飄的。遲疑的,不確定的,推測的,然後找到圍棋中相應的態勢,解析困境,且戰且走的實驗著。
(謝謝編劇,你並沒有用自我精神喊話或者無腦的加油讓我倒胃口。)
為了顧肚子,而工作。
可以顧到肚子,順便實現職業理想。
把肚子填飽,從來擴大選擇的range,實現職業理想,被讚許,被肯定,再來升高到自我實現。
“張格萊們”大家都吃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