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首爾,適合找一家本色咖啡廳,窩著寫字。
因為下雨的連結,想起2008年過年前在京都的漫遊。
冬日京都時不時的下起雨雪,低溫使居民甚少在外遊走,
旅人則因為某種朝聖的緣由選擇在路上奔波,動與不動都要失溫。
那日我真真受不住,躲進一家看起來有點家底與歷史的咖啡店,
照例的,老人夫婦店主配上長年拜訪的老老客戶,
空氣中飄著烘焙過的咖啡碳烤味兒,甚至經過滾水的溫潤泡,等待咖啡粉甦醒的味道。
如果只是烘烤咖啡豆的味道顯得太乾,加入了開水的氤氳濕氣,咖啡就要醒過來了。
後來知道那家隱密的咖啡館原來那麼有底蘊,一家叫做"狩人"的咖啡館。
剛剛,我想起狩人的空氣味道。
這家在我旅宿邊上的咖啡館那溫度那氣味,
讓記憶從某一個櫃子裡咿呀打開了門。
我想是因為下雨的首爾濕度很剛好,跟我在的乾燥北京很不相同,
我想就算我在北京留得夠久,我的身體還是誠實地想要濕潤的空氣。
而,那個跟我的南方小島很不一樣的低溫,冰爽凍人的冬季,我似乎已經適應了。
正在咖啡廳的桌子上,想著這些。
現在知道了首爾咖啡館的美式都很淡,
現在知道要請店家多幫我加一份濃縮咖啡,
窗外的雨好像停了,但我還捨不得走。
20141122@首爾
---這是分隔線---
我在狩人的桌子上給你寫我的旅行遊記,
跟任何一次我自己背包上路的旅行一樣。
我在旅行中給你寫字,這是我的習慣,從我們認識以後就是這樣。
有的時候甚至我在我城,也假裝自己在旅途上,
抓了紙筆就寫,寫完了送給你。
留在你身邊的那個收集冊子裡面,是我這些年寫給你的字,
分開的時候你說想要收藏,本來是"我們的",現在它是"你的"了。
誠實的說,留給你也不過就是換個地方不見天日。
你名之為收藏保護,無異於蒙塵遺忘。
但我寫下這些文字,卻又似乎是無法停止的指控,所以當初我沒有說明沒有解釋沒有任何確認,你說,我就給你。
那本來就是你的,都是寫給你的。
紙質文本的信件,紙上殘留我的淚跡,那些電影才會拍的畫面,真不相信有一天我的鏡頭也有這種矯情畫面。
但,這畫面始終是我的了。
有別於文本,用電腦在首爾明洞的某一家咖啡廳寫字,今天,也變成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