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雞,取這名字的廣告人,其實應該永垂廣告史的。
(加註:給"妙鼻貼"的命名人,妳的名字也應該列入廣告史,才對!)
平凡版:
海底雞一罐,油先濾掉;小黃瓜兩條切方塊小丁。
加入雞粉一小匙,香油一小匙。黑胡椒少許。
拌一拌,好了!
貴婦版:
海底雞一罐,油先濾掉;小黃瓜兩條切方塊小丁。洋蔥半個,切細末。
加入少許的鹽,沙拉醬半罐(玻璃罐那種,如果是塑膠瓶裝的品牌,就是一瓶)
黑胡椒少許。
拌一拌,好了。
葛小寶,石松。是海底雞的廣告明星。現此時,就算海底雞不上廣告,銷量應該也是紅盤。
小蘋果先生每次向北京的台灣食品店進貨時,總會囤個兩罐。賣到這邊來了。
每次開海底雞,腦袋裏就是這兩個老藝人在電視上的身影。
"爐主小時候"的那個年代,罐頭食品是高級貨。電視看看就好,想吃到是不可能的。
第一次吃到是在gayle家。我同學。
gayle承襲媽媽好手藝,能做出非常地道的桌菜---芥藍牛肉---那種女孩子,對我來說,很有啟發性。
gayle媽媽更上層樓,能端出"干貝芥菜"的筵席料理。干貝泡開後一絲絲的躺在潤亮的芡汁裏,咬在口中,確是柔軟易斷,化作綿雲。
芥菜捨葉取梗,燒得干貝汁都進入了芥菜的纖維裏。食材各有滋味,卻又水乳交融。
我們幾個閨蜜,十八九歲便做伴至今,想當年四個人把山東大白菜燉上雞骨頭,一邊吃白菜,一邊說著學校的男生。很是下話題的大白菜湯,吃掉三鍋。
再來就是海底雞。
罐頭有三,小黃瓜有五六七八,洋蔥約莫一個,高貴蛋黃沙拉醬一罐。四個女生幹掉一盆,簡直就是零食的吃法。
夾吐司也可以,但是,夾了吐司,硬是沒有一匙一大口來得豪爽。
我記得海底雞初初買的時候,一罐25元新台幣。年初回台北時,在方便的好鄰居他家貨架上看到,順手便想帶一罐回家做平凡版沙拉。一看價錢嚇得收手---要40好幾元。
有點吃不下去。
同學,我去上海找妳,我們再一起吃吧。
廣告KEY WORD:比土雞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