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冰箱裡有阿嬤菜園出產的小黃瓜5條。都是身形完美的選美級小黃瓜,取了三條出來準備兩只雞蛋,想做小黃瓜炒雞蛋。
這道菜是我剛到北京時才知道的,而且一定要說成「小黃瓜炒雞蛋」才道地。

在北方,有一句市井名言叫做大餅包一切,雞蛋炒一切。意思是北方的烙餅只要你想包進去,沒有不能包的,而雞蛋是任何食材的好朋友,什麼都可以跟雞蛋起炒,炒什麼都不奇怪。我吃過的炒雞蛋,到目前為止大概就是雲南菜的茉莉花炒雞蛋最奇特了。
茉莉花炒雞蛋.jpg
雞蛋炒一切。是否也是因為廚藝高明才有的招數?還是因為都是很容易取得的食材? 只是那麼多年前面對小餐館的菜單,還是有被驚嚇到。比如木耳炒雞蛋,光光木耳炒雞蛋沒有其他的,還有就是小黃瓜炒雞蛋。我並非挑食的傢伙,只不過在台灣我不會把這兩樣東西炒在一起,因為小黃瓜會出水,把蛋弄濕了,口感會差很多。仔細一想,除了街邊的蒼蠅館子,小黃瓜炒雞蛋是家常菜,大餐廳肯定不出這道菜的。(順帶一提,在台灣除了吃素的人和做酸辣湯必備,市售的木耳都是怎麼吃呢? 在北京做丘比沙拉醬客戶時,推過一個木耳專用汁,北京人到底有多愛吃木耳啊。買尬。)(木耳是吃它的口感和配色的材料,如果沒有也沒關係,衝著這句沒有也沒關係,實在要拚個一席之地也挺不容易的。

在台灣,小黃瓜的食譜是什麼呢?最簡單的就是清炒。或者糖醋一比一醃漬過夜,成了涼拌小菜,如果有豬肉,豬肉切片,小黃瓜切片,用蔥蒜爆香,就成了肉菜。豬肉炒小黃瓜也會出現在便當餐車,這種清爽又有油香的熱炒菜,特別適合和白米飯一起,做成碟頭飯蓋在米飯上,一起拌著吃,很快就幹掉一碗飯。

應該不會在台灣的飲食店點到木耳炒蛋或是小黃瓜炒蛋。要知道在北京,連苦瓜都能奔去炒雞蛋呢。我可以吃苦瓜啦,只不過苦瓜炒雞蛋兩個口感真的太違和了。


在北京讓我驚豔的是拍黃瓜。比起台灣糖醋涼拌要醃過夜,拍黃瓜是立等可食的好料理。

黃瓜洗乾淨去頭尾,用刀拍壓,水分充足的黃瓜自然碎裂成段。黃瓜用一勺糖醃它,不是鹽,是糖,這就是好吃的關鍵。

配料是木耳(木耳出現了,其實沒有也沒關係),小朵的乾木耳用一勺糖和溫水放入保鮮盒搖一搖,放一會兒,保證發得又好又乾淨。發好後洗乾淨,過開水放涼。

切一點紅蘿蔔絲。準備一些油炸花生米。還有一點香菜。

綜合料汁有 拍蒜切碎,朝天椒切圈,蔥白切小段,白芝麻可有可無,用熱油潑它,之後加入調味料是醬油一勺黑醋一勺,一點鹽一點糖(要不要雞精,隨便),一勺香油。完成。

黃瓜醃好了,去掉水分,加入木耳、紅蘿蔔絲、花生米、香菜,與綜合調味料喇一喇,拍黃瓜完成。這道菜可以馬上吃,做多一點當小菜也不錯。

這個食譜是餐廳食譜,有可能會加入腐竹段或西芹段,畢竟要賣錢的,太陽春就沒價值感,如果在家做拍黃瓜,把料汁調好,光是用來拌黃瓜都很好吃。

只講一個重點,就是潑油! 不過我連潑油都不想麻煩自己,通常黃瓜是切一切丟進水裡煮湯就完事兒。

除非再讓我有一個大廚房,要不然絕不輕易潑油。
 

小黃瓜炒雞蛋也不是什麼大菜,但是頂花小黃瓜,別說炒雞蛋啦,只要蒜蓉清炒就是一道好價錢的菜呢。頂花小黃瓜清炒.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爐主納豆 的頭像
    爐主納豆

    爐主 亂燉

    爐主納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