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混網路的年資也不算短。尤其台灣圈子和北京圈子,專業的圈子,FB,推特,噗浪,飯否,粉圈,論壇,貼吧,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隨著平台和入口增多,多多少少都會涉獵,即使不經常發言,也但求言之有物。
最大的感觸就是年紀越小的,只能複製別人說過的話,像鸚鵡學舌。真正專業的,長篇累牘,質量俱佳,簡直就是博士論文。這一點台灣中國都相似。人有發言的權利,潛水者不說話也無所謂。不過,即使是知乎也有垃圾帖子,即使是微信公眾號也不過是俗爛的廣告亦所在多有,用20/80法則來看,網路使用者百分之80都是打發時間的,轉發叫做分享(倒底分享了什麼,不過就是隨手轉發啊),潛水是日常(當然也有像我弟和言行潔癖持修的朋友死活都在網外)。
比起我大部分的時間是一個潛水者,或者只在自己的地盤上說話的writer,從我的電腦窗口看出去,網路上的文字、圖像如果代表一個人一個圈子一個社會現況,台灣網民真是詞窮的一代,毫無想像力的一代。
字彙量很少,形容詞不多,邏輯混亂,學舌的鸚鵡家族一群一群的,這樣說來很像我是驕傲,傲慢,無禮,階級了文字使用者(還有貼圖的),但我要為我自己辯解,比起中國的網民表達的創意和敘述邏輯以及表達能力,台灣是比不上的。
只講感覺,我感覺和我覺得。沒創意,這才是我擔憂的。感覺有錯嗎?沒有錯,誰都必須尊重。在我感覺的背後沒有思想和文字,邏輯的支撐,誰要管你的感覺啊。當然,不喜見的,我自己走開便是,不用自找難受。
而中國的特點就是太會說。整個人身都腐爛了,嘴還在動。
出於創作者的自尊,當然不喜歡人云亦云,上升到意識形態,審視從文字透露出整個社會的活力,即使各界還是有戮力推動創意的大頭和人馬,老兵和新銳日夜追趕仍舊杯水車薪,而且我們很快就會死了。
因為腰痛養傷,不免因四體不勤而只有腦細胞更活躍,想著想著,就更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