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蘇州河。我在蘇州河南岸,向北看。當初,上海的百姓與各國租界區的將領居民,也是站在這個位置,看著孤軍八百,死守四行倉庫。
河水流呀流的。據說(就是沒考證沒根據的說法),當初侵華的日軍,以為這條河上溯,便可到達蘇州,所以叫它蘇州河。如果攤開地圖來看,蘇州河跟吳淞江,其實,是相連在一起的。也可以說,吳淞江流經上海市區的這一段,叫做蘇州河。

無論是稱做蘇州河或是吳淞江,肯定的是,現在的蘇州河見證過1937年日軍侵華的歷史。四行倉庫,位在蘇州河北岸,就這樣跳入了我的視線。
我不解的是,相隔不遠的兩座建築,都標示了四行倉庫的名字。





 
於是,我找尋著當年的史料,對照出浴血抗戰的當年。
 
老照片所展示的,比較接近第二張照片的建築主體。我多看了幾眼,應該就是這一張了,當年女童子軍楊慧敏半夜泳渡蘇州河送國旗給國軍打氣的國旗,應該從這一座建築物的棋桿上,升上來。

歷史不遠,卻又遙遠。是上一個世紀的發生的戰爭史實,眼下,上海蘇州河南北岸的景觀,殘留著舊時倉庫建築的特色,巨大方正;間雜著新式高聳的住宅,岸邊花木扶疏。沒有砲火的煙硝味,約略是將雨的氣息。

電影裏的謝晉元,是柯俊雄,那個年代,英雄都歸他演。另外一個高志航,是梁修身。我們的女童子軍楊慧敏,我不會忘記的,是林青霞,電影裏英氣的女子。







那麼歷史呢?可歌可泣的歷史,最好不要重演。

回放1937年。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軍以士兵失蹤為由,進入中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中日雙方在上海及其周圍地區進行了長達3個多月的大會戰。史稱813淞滬會戰。或稱淞滬保衛戰。
10月26日,日軍攻陷大場、江灣、閘北、廟行地區。

中國守軍腹背受敵,戰局危急。
為避免全軍覆沒,中國最高軍事當局決定將主力撤至蘇州河以南陣地。
為掩護大軍撤退,第88師奉命留下1個團,死守閘北,牽制日軍。
師長孫元良在團以上軍官會上,問誰願意挑這副重擔,第524團中校團副謝晉元當即表示願意留下。
於是,決定以該團第1營為基幹,組成加強營。
全營共有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1個迫擊炮連,共450餘人,
對外仍用團番號,稱800人,由團副謝晉元、一營營長楊瑞符少校等率領,
以四行倉庫為固守據點,實施掩護任務。

那是個什麼狀況?---孤島!

倉庫的西面和北面是中國地界,已被日軍佔領,
東面是公共租界,南面是蘇州河,河的南岸也是公共租界。
因此,四行倉庫同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

是四晝夜的猛烈炮火。
日本人的顧忌是子彈打到租界區,事情會變得更大條,因此不敢得罪西方列強。
死攻活攻,日軍傷亡200餘名,國軍僅傷亡30餘人。

後來,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孤軍抗戰,引起了上海公共租界當局的不安,
他們害怕戰事的繼續會危及租界安全,要求中國政府下令孤軍撤退。
10月31日孤軍撤退。

好,大約有410名,謝晉元帶領的弟兄全部撤退了出來,史稱八百壯士,實際上是四百多位。
但是,這個事件在中國人民燃燒的憤怒上,澆了一桶汽油,全中國義憤填膺,
中國,正式向日本宣戰。

後來的八年,中國沒有一張安靜的書桌。
後來的八年,中國的母親,沒有一天可以睡得安穩。









<批也思>

四行倉庫為什麼叫做四行倉庫?

二十世紀30年代,上海成為僅次於紐約、倫敦、柏林、芝加哥的全球第五大城市。
因為實業發達,人口密集,國內外銀行紛紛在上海設點,
總行設在天津的鹽業銀行、金城銀行,與華僑創辦的中南銀行,
1921年9月在上海設立聯合營業所,1922年總部設在天津的大陸銀行加入,
4家銀行中3家是北方銀行。當時南北界域很清,
連黃魚之類海產品都分南洋貨、北洋貨,所以這四家銀行聯合營業所,簡稱北四行。

四行倉庫,創建於1931年,由此四間銀行--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
所以稱為“四行”。

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的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的西北角。
它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占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
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

樓高牆厚,易守難攻的建築!


現在呢?
四行倉庫做為商業用途,還有一個很炫的名字,叫做四行倉庫創意園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爐主納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