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鐵弘大站出來幾乎所有的人潮都湧向弘大附近的小巷子。小巷子裡洋溢著創意與生意,就如同任何一所大學周邊應運而生的商賣,吃喝穿用住,櫛比鱗次鋪排開來,弘益大學,延世大學,梨花大學,這三所學府將首爾站以西的腹地,變成一處充滿了青春朝氣,加以一些無法規範的創意氣息,除了學生,觀光客可也把這三站當做非來不可的旅遊聖地。弘大對面有個小公園就叫做弘益公園,占地不大,每年三月到十月的星期六早晨有創意市集,年輕人的想法加上行動力,就可以在這裡占有一席之地。小巷子裡多倒數不清的咖啡店和藝廊,即使品牌咖啡店強調個性化裝潢也所在多有。延世大學那一站叫做新村站,行人徒步區總是有藝術表演,那種席地而坐看表演的輕鬆感,是我非常傾心的旅行記憶,而梨花大學的校區本身就以建築藝術享有盛名,前進,後退,轉身都有美麗的風景。我常常(有時候?)也學著北京腔說,呀!這挺洋氣的,殊不知我的朋友蝦餅則說,當妳說這東西洋氣的時候,其實就是Low掉了。<--這倒提醒我了,真正的洋氣,大部分的時候,都不會被大眾接受,等到大家都接受了,口中的洋氣變成流行,變成一種共通的美學符號,於此同時也宣告這個流行也正在out fashion。
我來到一條正在out fashion的塗鴉街。(呵呵)。地圖上通常標示在弘益大學的右下方,又叫做畢卡索街。當塗鴉這件事變成一條街的事情時,當然也就變得非常有意思,我甚至以為這些塗鴉在最早的動機莫非也是某人將'到此一遊'轉換了表現手法?!望文生義地在這個街區遊走,遊客之間形成互不干擾的關係,小巷子九彎十八拐的,把散步變成兩個有趣,一個是地形地勢與轉彎的趣味,一個是不知道會遇見什麼畫的美感情緒。首爾因為坡型地勢,每每都有一大片的山壁留白,剛好提供了作畫空間,變成了物盡其用。一邊走一邊拍,算一算,居然拍了30個畫面,我覺得很有藝思,這個在畢卡索街閒晃的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