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哪一根筋不對勁,等著回家過年前,在北京的小日子一心一意想吃紅豆年糕。
心裏點名的古亭市場的手作年糕攤位,以及義美的包裝年糕。
真是沒道理,因為大爺我不吃甜食舉國皆知(是你自己說的吧XD),如此這般想要吃炸年糕究竟為哪樁?
也沒細究心底的原因。
這會兒寫起來這事兒,怕是我有點想要過年的滋味。
畢竟過年對我來說,只是放假,一直以來(5年以來)都是用平靜度日的暗示法去"撐"過團圓日,而今有了心理空間,可以許自己一個甜甜的年。
小年夜回到台灣,除夕當天在攤攤上買了炒米粉和四神湯當午餐,年夜飯則是去了朋友家一起吃了蘿蔔糕,得到非常非常大的安慰。
紅豆年糕一直到初一才買到,一口氣買了3個。
沒有廚房當然無法炸年糕。這3個真空包隨我回到北京。
借了一個廚房,我們來炸年糕。
重溫20年沒做過的炸年糕,大爺我老神在在,要炸好年糕不是難事。
一次炸幾片是不現實的。(<--北京腔)
用台灣中文來說,一次炸個幾片是不實際的。
而且,如果真的一個人這麼炸,我很容易就...炸好也不想吃。
沒胃口。
給自己安排了炸年糕的約會,朋友很夠義氣的說"來我家炸",當然他們也想吃吃台灣的紅豆年糕究竟是甚麼滋味。
切了半塊開炸,一邊教。留下的半塊就給朋友練習各種軟炸酥炸。
出鍋也盛了一大盤,效果比想像中的軟香甜糯來得更為滋味綿長。
很好吃。
這麵糊我做過炸魚柳,所以上糊很嫻熟。
想要酥一點,單單用低筋麵粉和一個雞蛋就好。
我怎麼這麼厲害啊。心裏暗自竊喜。
---回憶的分隔線---
托了蛋黃就入鍋軟煎的紅豆年糕,更能吃到紅豆的香氣,外加雞蛋香,那是原來的婚約家庭主廚大嫂的做法。
廚房只能容得下一個女人,在這個大原則底下,我幾乎沒有做過一頓正式的一餐。在那個廚房,我是稱職的副手。加上擅長洗碗洗滌,上檯面做出家常口味的任務,非大嫂莫屬。
除夕夜,撤了年夜飯,牌桌搭起,家人4人上桌,下半夜就該上甜點了。
煎紅豆年糕。
一點都不過頓,精明的嫂子不讓大家吃到剩下。有為有守的,一人兩片。
喔,你喜歡甜的,我的那兩片,就歸你了。
在北京東4環外的朋友家,煎年糕的時候,我想起這一幕,那好久不敢碰觸的記憶,於焉歸來。
今年,也要甜蜜,各位。我這樣祝福。
我們也把半個義美紅豆年糕炸出來的黃金金條吃到一條不剩。
謝謝捧場。謝謝朋友的友情,這下子可以撐到明年過年了。
我要炸年糕的火,終於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