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原生家庭,只有爸爸講話是輕聲細語的。小妹差我很多歲,我記事以後,她只是兒童,還是童言童語的。

母親,大妹小弟說話的語調都是粗聲粗氣的,有一種動不動就是罵起來的感情。

有時候也就真的罵罵咧咧起來。母親嗓門大,她總說她是「聲帶好」。

如果很難想像,可以參考想像台灣的鄉土劇,幾乎就是台灣家庭的語調與語境真實描述。

你知道那種粗聲粗氣的調性充滿了挑釁和敵意,說話的人充滿了莫名其妙的自信。我認為那是一種武裝。

於此同時也疑問著:我家裏的人為什麼都是假設對方是不友善的?

大概是12歲那一年的暑假意識到這一個點,單方面決定要好好說話。我想要當一個講話好聽的人。

12歲以後的學習對象是我的國文老師,她是一個文德兼修的淑女。

好好說話就是語氣溫和平靜,語調降下來,語速放慢。後來,找了一個說話的範本,是報新聞的熊旅揚。

某一天,和大妹的日常生活對話,照例的,又是我緩聲友善回應,她,我的大妹對我說,妳這樣說話太噁心了!妹妹越說越氣。

這是一種多麼奇怪的氣氛,要互相罵罵咧咧才叫做對話嗎?

我們家都認為我自命清高。因為我講話的方式不跟他們一樣,還喜歡講道理。

我的母親說理說不過的時候,便會找台階下,說:你跟你老爸一樣,都是B型的,比較冷靜啦。

只有我跟爸爸是B型的,其他都O型熱血的,媽媽是這樣解讀的。

話不投機半句多。總之,我和這一家子沒話講。

相聚的時候能說上的話向來不是討論,就是表面的禮貌和問候而已。

這兩年遇上乾兒子的青春期,我的乾兒子,乾兒子一家從祖母到小妹妹講話都是溫柔的,也不知道為什麼只有青春期的他說話方式除了中二病,再來就是滿滿的江湖氣息。

我當然還是很愛他,只是我又想起我原生家庭的說話氣氛,始終讓我覺得陰鬱難開,面對五分鐘以後就要給我臉色看的乾兒子,我跟她的母親說:真是辛苦啊。

乾兒子的母親,是我的小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爐主納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