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八點了。決定出去走路。

本日行程是:
德國麵包。
吃了豆花。泰國雞塊飯。
去誠品晃晃。買了兩本書作者一個日本人一個台灣人。訂一本韓國人的。
經過小屈,買台灣製拔粉刺面膜。
經過全家,買義美豆漿光泉牛奶。
這樣寫下來覺得裡子面子都有,糧食和精神食糧都備齊了。
關鍵字加總來看很有國際感。

去程坐公車,中間走路走路走路。回程走路。

流汗。

今天濕度大,即使待在室外也汗流浹背,這個夏天我的味道就是臭酸兩個字。不出門的日子在家沖澡可達三次,很浪費水。

回家google[流汗]兩字。我的心理機制可能是想成...汗流成這該不是某一種疾病了吧XD

 

本日見聞之一

1.公車上一個老人對不認識的另一個老人說一些唱衰台灣的言論。他們在博愛座對向的位置上。

他說台灣是不會再起來的。為什麼?因為政治。

除非總統像共x黨一樣,犯錯的就殺。

他又說,不可以讓台灣人太自由啦。

他的聲音表情和語氣,加上臉部鄙夷的表情,誇張的手勢,他是把公車博愛座位區當做廟口嗎?

他在表演。他在演講。他是一個老而且沒有修為的人。在不對的時間/地點/場合大放厥詞。

這樣的老男人很多。不管是言行或者論調,夸夸其談,好像在說自己有先見之明,想要取信聽眾,話題自己接,大半時候聽眾都不會接腔。

對座那個不認識的男乘客下車了。這個男人在下半夜的公車燈光下一下子失去了spotlight。

(然後,我就突然想到你了。也許你不會在公車上大發謬論,不過你的場子會在電視機前面,這樣說來就更像死老百姓和討人厭的前老人期男性老人。)

我好像看到台灣社會有一種老人臭(加齡臭)的一群人總是張嘴就可以替國家把脈。

這群人對自己也沒有什麼盼頭,說不出什麼正向思考的理想,只能抓不認識的人來演講寶貴的三分鐘。

這些人除了出現公車上,FB也很多吧。還有廟口。彩票投注站。黑白切配維士比的小吃店。

我覺得非常恐怖的是他們同意殺戮。他們覺得現在太自由。<--雖然不意外,也不是第一次聽見,但我仍然非常驚恐。

如果台灣不能走向上的路,第一筆帳就要記在這些加齡臭的老男人身上。

 

其後。沉思了一下,那,我欣賞的老人...我有這樣的名單嗎?

沈君山。我好久沒有聽聞這個人的名字。

趙寧。

我寫不下去了。我喜歡的類型幾乎都是學者型的。難怪我會對這個街頭加齡臭老男人如此厭惡。

有一部分原因我認為是不讀書不消化造成的。他們更傾向街頭熱血論壇,而我,又太強調理性。

 

本日見聞之二

吃了晚飯,買了存糧,跑去誠品台大店翻書。

進門之前,我再三告誡自己:我們只是翻書,不可以買。你家沒有地方放書了。

事情總是這樣,進書店就沒有空手出來的紀錄。

不用紙袋,把書放進後背包,和麵包一起窩著。還有一本要調書需要7-10天,我說沒關係,10天半個月都可以。

一邊想著我要不要清倉一些好讀的書給同學?

同一時間,立刻就作罷了---就這個買書讀書的問題,我就不只一次做市場調查,答案是中老年婦女不買書,也不會想要看。

那我的圈圈這一圈讀書的同溫層還真是又淺又薄。想到這裏,我居然有點小小的悲傷。

 

我的那些個不讀書的好朋友們。深層的意味有些人離開學校之後就沒有讀過書了。這是真的嗎?

 

(想起前兩日和前同事聊書聊電影,從主題到表現手法,談得太愉快,不管是不是觀點相同,就是聊得精神爽俐。)

前同事說起一個小故事。他說,以前在辦公室時,設計L曾說自己是不看小說的。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小說都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的表情真是這樣>>>

 

我悠悠的說了一句,難怪他想腳本的能力,說故事的能力這麼差。

 

(有點刻意貶抑他。這個不讀小說的設計在我這一組時,曾經因為去接阿魯,而沒有去看樣,被客戶投訴了。我問他,哪一件事情比較重要? 他說接阿魯有錢賺比較重要,我說公司也有給你薪水啊,他回我,因為星期六是我自己的時間。就這樣,這個不讀小說的設計L讓我記得一輩子啊,問題當然不是出在不讀小說,是我們價值觀和工作道德觀不太一樣。)

(不讀小說不是一種錯,只是特質之一,因為讀不來。我也可以大方的承認,我不喜歡武俠小說。)

 

我又說,好奇怪啊,我是連超級市場的DM,都會讀一讀的人啊。

前同事突然興奮: 對對對,妳說過的這個,我印象好深刻...(他笑了)

(我曾經想過一個故事,有一個36歲沒結婚的都會OL租屋在都會區,她非常喜歡看字同時喜歡烹飪,所以每一次信箱裏塞的房地產廣告和全聯超市的廣告DM都會細細的閱讀,然後在腦子裏的房地產照片的廚房裏,把全聯DM上促銷的蔬菜水果牛肉雞肉,在想像的世界裏動鍋動鏟,再端上想像的家的餐桌。)

 

我還是把書讓2手的收走好了。

(你也是不讀書啊。我想起來了。)

 

 

---不是本日見聞---

我的病好一點了。雖然還是可能隨時跟你連結,卻也是一瞬的念頭而已。

FB回顧到前兩年,李醫師開石楠花精的舊事跑出來提醒我的舊傷,今天看來,連我自己都說,嗯,我果然又好了一點。

2015.08.24

[李醫生這次開的花精是Heather 石楠]
石楠類型的小孩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為了自我的需求總是要別人關注他所說(而且鉅細靡遺),
因此身邊的朋友或親人總會有能量耗損、疲憊到想逃離的情況。<--李醫師想逃?

 

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喜歡被傾聽,
喜歡自己的聲音被愈多人聆聽到他說話愈好。

 

但他不喜歡聽別人說,也不覺得有何不妥,
如果恰巧他生病或受傷了,他就會將話題縈繞在他身體上的問題,
每一個疼痛都會說得很仔細,
特別喜歡說自己的憂慮、問題、病痛或個人的相關事物等等。

 

其實會這麼做是來自於對情感的渴求與內心孤獨的狀態,
希望透過博取別人的注意與喋喋不休的談話來代替內心的孤獨。<--想要否認這個。

 

其實不管大人或小孩,我們都會在某些時刻裡曾出現這種狀態的。

 

石楠花精可以在自處時會更放鬆,能享受獨處的時光;
另外也幫助從自我沉溺帶離自己身上,去關心其他人與這個世界。

 

 

----------------------------------------------------------------------------------

[轉]0824  李惠貞FB
 

今天在捷運上讀一本書,忽然全然地懂了詹先生所說的「斷裂」。

他說讀書讓我們在某一刻變成孤獨者,因為你知道了某些事,它讓你腦袋裡對世界的理解變得跟別人不大一樣。

「但也是這份孤獨,你才變成一個有能力去追求答案的人。」

多年前聽詹先生這個說法,當下便覺得「我懂」,但那是意識上的懂(當時不知道);直到今天,那份理解才如整個身體被魔法棒點到一般,成為「真正的知道」。

忽然了解,為何某些時刻我會覺得想法無法傳遞到別人腦海中,彼此的對話無法繼續。(當然我之於別人可能也是一樣)

以我的情況來說,經常是因為吸收了某些書的知識和觀點,它們讓我跟過去的我已經不一樣了,我對工作、對世界、對人之為人的看法,已經產生劇烈的改變。

就如這段時間讀了兩本對我影響很大的書:《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以及《找尋明天的答案》,因此對民主、選舉、經濟、貨幣...都有翻天覆地的認知。
這樣的我,對生活中很多現況或制度,已有全新的解釋。
它會讓我的所做所為、生命中的航向,產生新的校正。
沒有讀過這些書或沒有類似認知的人,聽到我的論點,很可能會以為我是瘋子。

所以某些時刻你必須離開,除了說以外,你必得做些什麼,才能把腦袋裡那個對世界的理解,證明給旁人看。

所以讀書確實是危險的。

但我也忽然理解了自己過去的許多軌跡,為何某些時刻會做出旁人吃驚的重大決定。
原來是讀書惹的禍。

它或許沒有讓我更聰明,但的確讓我悄悄地成為了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爐主納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