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台北不太熟]打烊與服務
在北京常去的幾家咖啡館,都到了能認臉,
知道我吃喝甚麼老樣子菜單
但還能保持彼此舒服的距離不會僭越主客關係的程度。
不管是安貞,北辰,鼓樓,三里屯或者慈雲寺,
無論是臉面一致的星巴克,還是個性小店。

 

 

我在台北還沒相熟的咖啡館。連鹽花生都乾脆沒有了咧。
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咖啡館,按圖索驥照著Tina美好生活去一家一家喝過一家的,貌似幾個月也喝不過來(這句實在太北京腔了),
有時和朋友相約,乾脆去大家交通方便的地ㄦ,
光是台北光點,過去幾個月就去了4次
---只是因為它開很晚,晚上的中山北路在分手後也很適合散步回家。

此外像是青康龍也是我家造咖一般的熟門熟路,只不過是互為不打擾的關係。

有兩次經驗是很特別的,大概是七八點想要入店,服務生口氣非常...冷峻,
頭微抬30度,說,我們要打烊了喔。我和朋友便退了出來。
通常我的回答是:好的,謝謝你。

 

 

"我們打烊"這4個字對消費者是沒有感情的,
我們消費者需要知道的是"服務時間"之內我能不能坐下來喝杯咖啡而已。
(我又在挑剔字眼了)

況且,親愛的店家,你並沒有把消費者當做我們。
我們消費者要是聽到你說,今天服務時間差不多要到了,我們明天等你來
消費者一定覺得非來不可,經營者你知道嗎?

 

 

年輕的服務咩咩一定有娃娃音,這能增進感情,
卻不一定讓咖啡變好喝,但有些人受用。
外場員工教育訓練的重要可見一斑,服務意識和態度正確是本質,
和咖啡好喝餐點好吃在同一個標準上。

 

 

說到這個,我想起去年某咖哩店還"欠我"一顆義理的餐後芭樂,
事由是某日我和P去吃咖哩,工讀生服務員剛好上工,
見了我便說,你是那個用臉換芭樂的<--是。我大驚,
欠我芭樂這事ㄦ時隔幾個月,肇因當日店家有事要緊急打烊我沒吃好就走,
老闆說下次用名片可獲招待,
我說我的臉就是名片,記得我的臉就可以。
沒想到這工讀生居然記得。
這店,豈不要加分?
況且咖哩很好吃。

 

 

<續篇>

有些店,即使打烊了還在服務,例如:非常好看親切的櫥窗設計。

某日走過永康街新開的某知名肥皂店,他們把面街的玻璃櫥窗做成VVV型,用木板做成面台,高度約40-50公分,路邊的一側,變成了行人座椅,店側變成客人座椅,透明玻璃有隔屏效果,卻產生了裡外連成一氣的延伸感。

這個商舖設計確實不簡單,大半夜的,我坐了好一會兒才施施然好心情回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爐主納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