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e and Manner]

當年,拜工作腹地所賜,
遊走忠孝東路4段很多年。
有一年,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時候,
快過年了,年終獎金剛剛到手,
我計畫著刨掉給媽媽的大紅包,
想給自己買一份年終禮物。

走進了一家鑽石設計的店鋪。
在216巷這條巷子裡,傳統金飾店和玉飾珠寶店多了去了,
但是在我眼中有設計氣息的,就只有"那一家"。

 
我按了電鈴。保全的門鎖打開。

一推門進去就是櫃檯了,地方很小,
因為保全門的關係,讓小小的店鋪馬上有了VIP的規格。
 
英式玫瑰雕花鋪棉座椅,透明玻璃窗前襯著紗簾,
空氣中若有似無的玫瑰香氛,
後來才知道那是那個年代少有的噴霧機。

張小姐就是老闆,弟弟就是金工設計師,
姊弟倆把216巷的浮誇隔了出去,圈圍出自己的設計小花園,是個手工作坊。
 
張小姐精緻的化妝和合宜的髮型,穿著,
貴氣逼人卻又不會因為太高調而令人窒息,
有距離感,反而有專業感,
在我那個甚麼感都還沒有的年紀,這位小姐顯得⋯⋯多麼地"鑽石"。

我把我自己的設計圖交出來。
張小姐說,嗯,這個設計很簡單也很耐看。
我生平第一個鑽石設計作品,其實很容易理解,
形狀大概是"筷子夾貢丸",
貢丸的位置選了一個半克拉的V V S1等級的碎鑽,兩根筷子用鉑金。

這條項鍊我戴了將近20年,
去年某日北京雨,我丟了錢包,項鍊又剛好剝下來放在皮包裏。

北京人丟了錢等等的有價物質,會說:肉疼!
這一次我沒有感覺肉疼,
大概是觀念轉換了之後對所有的失去,
多了一分了然於心的豁達。
當然,也沒有動過再設計一條,再買一次的念頭。

關於一家品牌,一件商品,一個主人,
經營一家店鋪所呈現出來的整體形象,
化整為零的分布於不同的細節之中,
張小姐的鑽石設計工房,算是給我上了完整的一課。

尤其是Tone and Manner。
 
---思想枝分隔線---
因為我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國為什麼沒有貴族,今天聯想到了這個我從來沒說過的小故事。
 
華夏民族性是這樣的,貪小便宜,愛面子,一窩蜂,太愛攀比,向外擴展的多,往內思索的少,
貴族養成除了時間要三代,還要有家底。
也許以前也有,後來的命運是被抄家抄到一窮二白徒留貴族聲名。
 
台灣也有類似的問題,"貴"有,成"族"則鮮矣。
我常常想,好啊,那,從我這一代,算第一代可以不!
我覺得我對抗的東西,就是那些保麗龍,紙碗,紙杯,吸管。廉價的美耐皿和塑料用品
可能素材不錯但潦草的製作,可能做出來的樣子差不多但是質感天差地遠。
無論食物或者物件,甚至一個屋子的裝潢,
都讓我覺得這樣下去我不會"貴"。我親愛的孩子們,也不會。
 
貴族的Tone and Manner,不是把孩子送進伊頓中學就有了,
我常常想起那種甚麼都會做,卻甚麼都不用做的,但僕人(?)做得不好卻可以指正的真正頂級貴婦。
除了依靠血液,叫做DNA的貴族基因之外,我們可以做的,可以不可以從食物開始。
 
那可能是"我不要,而不是我要"的概念。
 
物件,物品,東西也一樣。我不要"多而收集"。
我不要,我不需要的食物。
我不要,我不需要的關係。
我不要,我不需要的長物。
我不要,我不需要的時間。
我不要,我不需要的工作。
我不要,我不需要的浪費(時間或者對象)。
 
這並無損於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只是選擇了剛剛好的而已。
讓這些元素來養成我的貴婦氣場。
 
那條兩根筷子夾貢丸的鑽石項鍊,已經完成它的使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爐主納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